【書目計量法】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書目計量法</FONT>】</FONT></STRONG></P> <P><STRONG>Bibliometrics</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書目計量法或稱為書目計量學,是以書目、目錄和主題為對象,利用統計、數學和邏輯方法,對它們所涵蓋的特質,作個別或集體的研究和分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書目計量法是文獻研究中的一種特別的方法,近20餘年來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22年5月,英國專利局圖書館館長胡爾梅(E.WyndhamHulme)在該國劍橋大學發表了2篇有關書目的演講。</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演講中,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知識活動的紀錄,亦即文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並說書目、教育和研究是人類思想的3大產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世界文明的水平,就在這3種力量的共同影響和衝擊下,獲得實踐、持續和推廣。</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胡爾梅心目中,書目是一種「組織知識記錄(文獻)的科學」,而且具有濃厚的國際色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假如文獻是人類思想的一面鏡子,那麼人類文明程度的變化,在不同時期的文獻中,就會顯露無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便根據這個假定,以主題書目為對象,為書目和文明二者間進行銜接相關的統計分析和研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當時,他的演講曾受到嚴厲的批評,但是個那套命名為統計書目(StatisticalBibliography)的研究方法,卻為圖書館學的研究計量化開創了一個嶄新紀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胡爾梅的演講發表以後,陸續又有幾篇比較更具創意的計量研究出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譬如,1926年洛特卡(AlfredJ.Lotka)的著作量倒數平方律(簡稱洛特卡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34年布萊德福(B.S.Bradford)發表的「專門主題文獻資料來源」(簡稱布萊德福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48年齊普夫(GeorgeK.Zipf)提出的詞彙頻率分布率(簡稱齊普夫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60年布爾登(R.E.Burton)和克布勒(R.W.Kebler)的文獻半衰期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以及1963年普來斯(DerekdeSollaPrice)的文獻指數成長律(簡稱普來斯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一系列的重要著作,無疑地已為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建立了研究的典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同時,也為這2種不同性質和方向的學科,奠定了落實且共同的理論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計量化的發展,自1923年稱統計書目,1969年改稱書目計量學,1978年又衍成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s),至1988年又新興資訊計量學(Informetrics)。</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文獻計量學則是何光國認為最恰當的中文譯名,事實上,書目計量學亦包括資訊部分的研究,只是在英文字面上看不出,而文獻即圖書資訊的全部,故何光國為文獻計量學定義如下:「凡利用教學、統計和邏輯方法,對各類型文獻的本質做理論上和運用上的研究和分析,通稱為文獻計量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文獻計量學是專屬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的一種特殊研究方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研究多涉及圖書館及資訊中心的2項重點作業:館藏管理和讀者服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者之間在分量上之比率,約為6:4。</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期刊的選擇、品質的評審、老化現象,以及使用等論題,為館藏管理研究之大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有關讀者服務的運用研究,則偏重於圖書借閱(流通)、參考、文獻檢索、目錄使用和圖書館使用等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書目計量學的研究範圍,根據何光國教授之歸納可分為:(一)洛特卡律:用統計和數學方法,以書目、目錄為對象,其目的為文獻生產力分布狀況分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布萊德福律:用統計和數學方法,以書目、目錄為對象,其目的為文獻生產力分布狀況分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三)引文分析:用統計和邏輯方法,以書目、目錄為對象,其目的在文獻使用率分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四)文獻老化:用統計和邏輯方法,以書目、目錄為對象,其目的在文獻使用率分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五)普萊斯律:用邏輯方法,以統計資料為對象,其目的為文獻出版及累積預測。</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六)齊普夫律:用統計和數學方法,以資訊結構為對象、其目的為索引及分類自動化研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七)數學模式:用數學和邏輯方法,以數學程式為對象,其目的在分析、論證、建立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八)作業運用:用統計和數學模式,以圖書館經營為對象,其目的為實際操作運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