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使用段】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國際使用段</FONT>】</FONT></STRONG></P> <P><STRONG>NationalUseBlock</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國際使用段是中國機讀編目格式/國際機讀編目格式之書目資料登錄欄第8段,為各國及國際使用而設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機讀編目格式是為運用電腦處理資料所設計的建檔架構,自美國成功的發展出第一代機讀編目格式(MARCI)後,各國紛紛推出本國的編目格式,各具特色。</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電腦化的最終目的在於資料的交換與共享,因此各國在制定格式時,均遵循國際標準,如磁帶上書目紀錄格式係以國際標準組織第2709號標準(ISO2709)為依據,編目規則依照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SBDs)的規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但由於文化的差別,各國資料殊異,欄位的設定及著錄方式自然不盡相同,不同的機讀編目格式無法溝通,阻礙了資料的分享與交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鑑於此,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IFLA)為突破困境,推動資料的交換,在多方審視編目的差異性下,並盡量避免格式的不同,於1977年推出了國際機編目交換格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中國機讀編目格式架構係以國際標機讀編目格式為藍本,為適合中文圖書資料之特性於部分欄位酌予增加或修改,以書目資料登錄欄8段為例,即增加805欄,其下又增設若干分欄,本段主要供各館及國際使用,說明書目紀錄之來源,ISSN之來源,以及館藏紀錄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