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心理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圖書館心理學</FONT>】</FONT></STRONG></P> <P><STRONG>LibraryPsychology</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圖書館心理學,係屬心理學與圖書館學間科際研究(InterdisciplinaryStudy)所形成的圖書館學之新興次級領域(Subfield)。</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49年美國福特基金會(FordFoundation)提供基金以進行一系列「人群關係與個人行為專題研究」,使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及文化人類學家3領域學者共同努力,藉資探討人類的行為,便是世人通稱的行為學派(BehavioralSchool)。</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行為科學以心理學、社會學及文化人類學3領域為核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圖書館心理學則屬行為科學在圖書館行政上的應用,它與圖書館社會學不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基本上,圖書館心理學著眼於圖書館組織內成員動機、態度、人格、學習、發展、情緒、工作安全及心理健康等課題之探討,可以說是比較側重於個體行為的微視研究(Micro-Study)。</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圖書館心理學在心理學家的眼光裡,被定位為應用心理學(AppliedPsychology)之一支,自孟斯特堡(HugoMunsterberg)創工業心理學(IndustrialPsychology)以來,心理學在工商企業及政府行政組織上之利用益見廣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圖書館管理中亦有行為管理研究途徑,諸如研究資訊尋求行為(InformationSeekingBehavior),各種有關人性因素(HumanFactors)、使用者動機研究、讀者認知行為、甚至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等都是當代圖書館心理學熱門的研究主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