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華納影業公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英文●華納影業公司</FONT>】</FONT></STRONG></P> <P><STRONG>華納家族的四兄弟─哈利(Harry)、傑克(Jack)、亞伯特(Albert)和山姆(Sam),在西元一九一七年於紐約合組華納發行公司,一九二三年正式在西海岸成立製片公司,就是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BrosPictures)。</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華納公司於初期並無顯著的業績,而且經濟不穩的壓力,終於促成華納的最大賭注─攝製有聲電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山姆.華納負責和西電公司、貝爾電話公司,共同研究發展,從而發明了維他風(Vitaphone)的圓盤唱片發音系統,並在一九二七年,推出首都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JassSinger),獲得觀眾空前的歡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除了有聲電影獲利頗鉅而外,華納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們拍攝了預算謹慎、製作精良的娛樂性劇情片,像名重一時的匪徒電影(小凱撒、疤面人、國民公敵等)和社會良心電影(一個納粹間諜的自白等),都可作為代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五十年代後期的華納,利用片廠拍攝不少的電視影集,也開始支持獨立製片,六十年代出現了不少部由華納支援的名片,例如窈窕淑女(MyFairLady,一九六四)和鳳宮劫美錄(Camelot,一九六七),但真正使華納獲得令譽的,則是與好萊塢電影大異其趣的靈慾春宵(Who'sAfriadofVirginiaWoolf,一九六六)和我倆沒有明天(BonnieandClyde,一九六七)等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曾西霸)</STRONG></P>
<P><STRONG></STRONG> </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60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