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血証門 病機1443】
成無己云︰傷寒衄者,為邪氣不得發散,壅盛於經,逼迫於血則因致衄也。
蓄血在下焦,結聚而不行,蓄積而不散者是也。
血菀於上而吐血者,謂之薄厥;留於下而瘀者,謂之蓄血。
此由太陽隨經,瘀熱在裡,血為熱所搏結而不行,蓄於下焦之所致。
經曰︰太陽病七八日,表証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
其人如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治法詳見傷寒蓄血條下。)
陰結便血,非傷寒之比。
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
陰脈不和,則血留之。
結陰之病,陰氣內結,不得外行,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
外灸中脘、三裡、氣海;內服平胃地榆湯而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