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四 諸血45】
肌衄即《內經》之血汗,古無驗方,近人方案有極驗者,錄以備用。
毛達可《便易經驗集》 云︰一人左臂毛竅如針孔,驟濺出血,積有一面盆許;晝夜常流,面白無氣,余用炒山甲片 研細粉,掩之以帕,扎住,即止,隨服補血湯數劑而愈。
後治一老農腎囊上有一針孔流血,盈至腳盆,諸藥不效,自謂必死,余投以前法,立時痊愈。
真神方也。
顧曉瀾《吳門治驗錄》云︰余同事楊君,腦後發際忽出血不止。
眾皆駭然,余知其為肌衄也,令用一味黃芩,漬水塗之立愈,後竟未發。
又見有胸前背心兩証,亦以前法治之立效。
此方余友范董書所傳治鼻梁血出者,移治他處亦效,而《準繩》未見及此,可見著書之難也。
許辛木部曹之室人,自幼患鼻衄,於歸後,無歲不發,甚者耳目口鼻俱溢出,至淡黃色始止,凡外治內治之法,無不歷試。
每發必先額上發熱,鼻中氣亦甚熱。
近二十年來,每覺鼻熱,辛木以喻嘉言清燥救肺湯投之,二三劑後,即覺鼻中熱退不衄,或投之少遲,亦不過略見微紅,蓋此方量清肺胃之熱,惟人參改用西洋參,或加鮮生地,勢已定,則用干生地。
喻氏此方自言不用一苦藥,恐苦從火化也,此製方妙處,醫者不可妄加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