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雜門 頭汗587】
頭為諸陽之會。
額上多汗而他處無者,濕熱上蒸使然,或蓄血結於胃口。
迫其津液上逆所致。
蓄血頭汗出,劑頸而還。
犀角地黃湯。
頭汗小便不利,而渴不能飲,此瘀蓄膀胱也。
桃核承氣湯。
胃熱上蒸。
額汗發黃。
小水不利者。
五苓散加茵陳。
甚則茵陳蒿湯微利之。
傷寒脅痛耳聾。
寒熱口苦。
頭上汗出。
劑頸而還。
屬少陽。
小柴胡加桂枝、苓、朮和之。
凡頭汗。
服和營衛逐濕豁痰理氣散瘀藥,或發寒熱。
下體得汗者,為營衛氣通。
日漸向愈之機也。
食滯中宮。
熱氣上炎,亦令頭汗。
生料保和丸。
倍用薑汁炒川連。
病後產後。
悉屬陽虛。
誤治必死。
傷濕額上汗出。
下之微喘者死。
下後小便不利者亦死。
傷寒陰毒等証額汗。
見緒論。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