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7 03:15
標題: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民國10年(1921)吳興劉錦藻取清乾隆51年(1786)至宣統3年(1911)間之掌故,摭拾鈔纂,而成〔續皇朝(清)文獻通考〕一書。

 

全書400卷,凡分30門136目。

 

其中卷257至282,共26卷為〔經籍考〕。

 

其部類並參倣元馬瑞臨〔經籍考〕及〔四庫全書總目〕,而略有改易,如集部於別集外,別立詩集類,總集之後,又有文史一類。

 

劉氏於〔經籍考〕之前,曾撰文敘其體例曰:「臣謹案乾隆四十七年〔四庫全書〕告成,凡〔皇朝通考〕中所編〔經籍〕一門,大約〔四庫〕所已備。

 

惟是乾嘉以後,名儒碩彥,接踵而起,於四部之學,各有著述,其義理淺陋,議論偏僻者,固不敢謬加蒐采,致乖體例。

 

其宗旨純正,堪以繼續乾嘉學派者,自應遵照成法,次第敘錄,而略有變通者,約計數端。

 

〔前考〕於著者籍貫僅列縣名,而無省名,縣名重複者不少,若不冠省,易致混淆,故概增省名,以便稽考,此其一。

 

〔前考〕於著者科第,如係鼎甲,僅注進士第一、第二、第三,原以賜進士及第,後已授職修撰十編修,無庸榜舉狀元、榜眼、探花諸目。

 

但國家有此榮名,相沿既久,且進士第一與會元無別,故概注狀元諸目;

 

俾昭隆重,此其二。

 

〔前考〕於子部雜家,不錄叢書,深慮采取糅雜,或有其他窒礙,亦見當時之審慎。

 

比歲叢書日富,未可付諸闕如,因擇大體無疵者,量加甄錄。

 

即乾嘉以前諸叢書,足以補〔前考〕之未備者,亦概編入,詳細各書細目,分注作者姓名、以歸一律,此其三。

 

至於〔續考〕凡例,原定截至宣統三年為止,後者不復羼入。

 

然如沈家本、王先謙、葉昌識、梁鼎芬、繆荃孫、震鈞、勞乃宜、沈曾植、胡思敬、吳慶坻、張錫恭、王國維、馮煦等人,雖歿於三年以後,而其著述,皆成於三年以前,若棄而不收,恐無以魘觀者之心,而彰我朝文學之盛。

 

因此兩端再三斟酌,凡宣統三年所著,與三年後所刻之各籍,均分類附載,此非自亂定例,蓋有倦倦不能自己者爾。

 

至分目編次,與〔前考〕閒考出入,均加案語,以明宗旨,亦猶〔前考〕之於〔馬考〕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