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美術●篆書】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26 23:0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美術●篆書】

中華百科全書●美術●篆書

 

在秦以前所應用之文字皆為篆體,包括古文、大篆(籀文)、小篆。

 

而現在一般人所謂篆書則係指小篆而言。

 

篆書之特點為:結體略呈長形,轉折處為圓形,橫平豎直,起迄均為圓筆。

 

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人稱大篆或籀書。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建議統一文字,罷除不與秦文相合者,李斯作倉頡,中車府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而成,即所謂之小篆,亦即許慎說文解字中的字體。

 

就現今流傳之書蹟而言,已不能分辨分何者為古文、大篆(籀文),僅能就所銘刻之器物名為甲骨文、金文等。

 

而始皇於合併天下次年(西元二二○年),巡幸國內,勒石記功,為數有六:嶧山、泰山、瑯琊臺、之罘、碣石、會稽等。

 

嶧山刻石,唐時燬於火;

 

碣石刻石,漢時淪於海;

 

會稽刻石,宋時亡伕;

 

之罘刻石,原石不存,僅有翻刻者,今僅存泰山刻石與瑯琊臺刻石。

 

見附圖1、附圖2。

 

小篆為秦代通用之書體,漢時已為隸書所取代,後世亦皆用於特殊場合,如碑額或刻印等,時至今日,篆書幾成一種裝飾書體,藝術價值重於實用價值。

 

(李福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0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