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書申請卡】 ApplicationCard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讀者申請借書證時,館方要求讀者填寫的一張卡片,就是借書申請卡。
填寫的項目包括:讀者姓名、通訊地址、電話號碼、職業、工作主管等,有些還要求讀者簽名保證遵守圖書館的所有規則,若有外借圖書遺失或損壞,願意立即賠償或繳付罰金。
另有些圖書館要求讀者填寫其特殊閱讀興趣的資料。
也有需要貼上半身照片。
至於未成年的青少年一般使用的申請卡格式不同於成人者,除上述資料外,還要填上就讀的學校、年級,父母或保證人之姓名、身分證號碼並簽字保證代為負責子女向圖書館借出的所有資料。
另有一欄供圖書館記錄該讀者之不良紀錄,供以後核淮發證之參考。
有些圖書館向讀者收取製作借書證之成本費;
此外,也有的另需讀者預付保證金,以供資料損壞遺失時賠償之用,不過大多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都有漸漸取消這種讓讀者產生負面印象的保證金制度之趨勢。
至於收費圖書館,則在此時一併交出一年或固定期限之費用。
申請借書證,特別是在公共圖書館,是一項相當花時間又昂貴的作業;
每一件申請案件都得花好幾分鐘,通常在登記桌四周造成密集的人潮。
忘了帶所需之證明文件的讀者也不能立即取得借書證。
借書申請卡應存檔保管,但是這個檔案的可信度不高,年復一年累積的結果,錯誤必然加多。
所以圖書館應注意保持其新穎性,住址、電話、職業、學校、年級之異動及逾期、損壞、遺失圖書之不良紀錄要隨時更新記載,若完全不再使用該館的讀者應將其資料撤出。
圖書館也需要定期有效地淘汰借書申請卡的檔案,只是不容易做到。
這個檔案使圖書館知道服務的對象是誰、閱讀興趣何在、教育程度、職業背景等。
借書申請卡可按照讀者姓氏筆畫、借書證號碼或學號排列;
當圖書館寄發活動節目單、催書函及逾期罰款通知單時,可用以查出讀者之通訊地址。
FrankB.Sessa在〔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of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中說:實驗顯示完全不保留這項申請檔案,並不會造成更高的圖書遺失率。
圖書館所要保存的唯一讀者檔就是拖欠紀錄檔,核准任何一張借書申請卡前,都應先查對此檔,若無拖欠紀錄可立即發給借書證。
然而在擁有若干分館的大系統中,通常只在中心圖書館或總圖書館可以立即發證;
向分館辦借書申請卡的讀者必須等到向中心登記處查核後才能發證。
近來由於電腦使用在圖書館行政中,借書申請這個業務也自動化了,不再把借書申請卡存在抽屜中,而將讀者資料存在電腦中,帶來快速、有效的服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