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消化作用】 AnaerobicDigestion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此為環境工程上處理污泥、糞尿及有機物濃度特別高的廢水,常使用的方法。
其原理是將廢水投入密閉消化槽中,於缺乏自由氧的情況下,經由厭氧性或兼氣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並反應產生甲烷氣(CH4)的作用。
一般厭氧消化作用可分成兩個階段,有機物先經水解及酸化作用產生較低分子的有機酸,有機酸再經由甲烷菌的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及甲烷。
厭氧消化作用會產生具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
優點包括:1.適合高濃度有機性廢污之處理;
2.最終產物如CH4可彌補攪拌及加溫之能源;
3.低合成作用,剩餘污泥之產生量少,N及P之供應量少,消化污泥在衛生上已無大礙,可供肥料之用;
4.油脂亦可溶解及降解。
缺點包括:1.須攪拌均勻、加溫設備、做上澄液分離;
2上澄液BOD高,須再行處理;
3.停留時間長(30天左右),消化槽所佔空間大;
4.處理低濃度有機物較不經濟;
5.H2S及NH3溢出時會產生臭氣問題。
標準法之消化時間為30-60天;
固體物負荷為0.64-1.60kgVS/m3-day;
揮發性懸浮固體物之去除率為30-55%。
依操作溫度分高溫及中溫消化兩類。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