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後 人幣有望成國際貨幣】
更新日期:2011/08/20 05:30 特派記者陳秀蘭/廣西南寧報導
旺報【特派記者陳秀蘭/廣西南寧報導】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昨日在「第六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接受記者聯訪時指出,人民幣做為國際儲備貨幣,「還需要時間」,但作為其它貨幣手段,發展潛力很大。
中國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則預期,東盟有望成為人民幣另一個離岸中心。
「第六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昨天閉幕;面對歐美債信危機、美元走弱,如何加強泛北部灣金融合作,特別是人民幣跨境合作,成為論壇焦點。
中國的銀行 應走出去
宗良在泛北部灣金融分組論壇上指出,大陸與東盟去年貿易總額近3000億美元,預計至2015年與東盟境貿易6兆人民幣、海外人民幣存款達5兆、海外貸款達1兆人民幣,但人民幣欲成為國際貨幣,估計要等到2025年後。
不過,東盟是大陸最大跨境貿易地區,東盟有望成為人民幣另一個離岸中心。
樊綱則在訪問中拋出多項推動人民幣發展成為區域化貨幣的創新金融構想,包括與東盟國家互持彼此國債,藉此推動建立東盟與中國的區域型債券市場;東盟企業可到大陸上市,IPO後募集的人民幣可兌換成其它貨幣。
此外,他也力推中國的銀行「走出去」,與區域內外資銀行合作,提供東南亞國家發展所需的聯貸資金;但他也強調,「如果各國央行容許,相互融合就好操作」。
樊綱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是大陸重量級智庫,昨天的建議是否透露大陸大力推進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後的人民幣國際化下一步路徑,備受關注。
樊綱指出,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還需要時間」,主要是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匯率還不能自由浮動。
他說,亞洲地區外匯儲備高達5兆美元,其中3兆是持有美元,但歐美債信評級下調危及美元地位,包括泛北部灣等東盟各國如何自救求生、加強區域內金融合作,是一大挑戰。
積極發展人民幣債券
他認為,貨幣現階段很難完全自由流動、自由持有;至於現階段談到股票市場融合,像交易所合併等,時間還早。
但東盟成員可以目前的貨幣互換為基礎,逐步建立常態化貨幣互持機制,從而形成更多儲備貨幣,減少國際貨幣體系中對美元的依賴。
他也認為,廣西南寧作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重要門戶,且擁有面對東盟海域、港口,廣西應該承載四川、雲南、貴州等更多內地的GDP增長及就業機會,致力改善投資環境、基礎建設、培訓內農民工,創造更多企業到廣西投資,讓泛北部灣成為中國與東盟新的增長極。
例如,可討論東盟企業在中國上市,IPO募集的人民幣資金可兌換其它貨幣,不過前提是各國央銀行要容許相互融合;
另外,大陸正積極發展人民幣債券,東盟各國都在擔心外匯儲備問題,大家可互持對方國債,變成儲備貨幣,屆時區域債券市場就發達起來,他覺得中國與東盟有很大空間發展成一個區域債券市場。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20/140/2x7vo.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