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方脈痔漏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1:5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方脈痔漏合參

 

方脈痔漏合參

 

痔漏其名有五、曰牡、曰牝、曰氣、曰血、曰酒,又有腸風痔、脈痔、雌雄痔,皆五痔之別名也。

 

初生俱在肛邊,狀如鼠乳,或結小核癢痛注悶,甚者身者惡寒,皆由房勞飲酒過度,久嗜甘肥不慎,醉飽以合,陰陽勞擾,血脈腸僻,滲漏沖注下部而成,治法始覺便服秦艽、槐角、連翹、土貝之類,外用熏洗以取內消,倘仍恣嗜欲,則腐潰膿血,逗留日久,傍穿竅穴,即變為漏,乃須補氣血,慎調攝,方可以漸取功。

 

痔漏之源,受病者燥氣也。

 

為病者濕熱也。

 

由乎酒色過度,濕而生熱,充於臟腑,溢於經絡,墜於穀道。

 

左右沖突為痔,雖見症於大腸,實陰虛而火實所致。

 

《經》所謂開竅於二陰,久則潰而成漏,然痔輕而漏重,痔實而漏虛,治痔不過涼血清熱,治漏初則涼血清熱燥濕,久則澀竅殺蟲,兼乎溫散,或曰:痔漏,火是根源,何故而用溫澀?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水,始是濕熱,終是濕寒,不用溫藥,何以去濕而散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熱而終寒者,即如瀉泄嘔吐,初則腸胃氣實為熱,久則腸胃氣虛為寒。

 

丹溪下血條云:下血久不愈者,後用溫劑,正此義也。

 

手陽明大腸庚金也。

 

清燥主收,司行律液,以從足陽明胃土之化,旺則生化萬物,人或醉飽入房,酒熱留著,忍精不泄,流注篡間,前陰之氣,歸於大腸,木乘火勢,而侮燥金,火就燥,則大便閉而痔作矣。

 

受氣者燥氣也。

 

為病者胃濕也。

 

故東垣曰:腸頭成塊者濕也。

 

作大痛者風也。

 

大便燥結者兼受火熱也。

 

是濕熱風燥,四氣合邪,法當瀉火,潤燥疏風,和血止痛,是其治也。

 

漏瘡須先服補藥生氣血,用參、朮、 、芎、歸為主,大劑服之,隨以附子末唾和作餅如錢濃,以艾灸之,漏大炷大,漏小炷小,灸令微熱,不可使痛,干則易餅再灸,直至則止,來日又灸,直至肉平為效。

 

亦有用附片灸,仍用前補劑,作膏貼之尤妙。

 

痔漏初起須用芩蓮之類,以涼大腸,枳殼以寬大腸,澀竅用赤白石脂、枯礬、黃丹、腦子之類。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2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9 14:2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