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 NationalLibrary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國家圖書館是國家圖書資料的典藏中心,負責蒐集與保存國內出版品與各國學術著述,提供文化性、學術性、教育性與資訊性服務。
由於它的典藏豐富,服務完善,乃居於一國圖書館事業的領導地位,在國內具有圖書館業務之推動協調功能,對國際負有合作交流的責任。
自1468年義大利在維尼斯成立馬西那國家圖書館(BiblotecaNazionaleMarciana),法國於1484年在巴黎成立國家圖書館(BibliothequeNationale)以來,世界各國現已設置的國家圖書館約120餘所。
在1800年以前創立者有20所,被認為是第一代的國家圖書館,這一代的圖書館大多按照法國國家圖書館、大英圖書館及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模式所建立,而其館藏或由皇家收藏,或由私人藏書轉移而來。
館藏博涵廣收、兼容並包為其特色。
自拿破崙時代到二次大戰時所設立者為第2代的國家圖書館,約有50餘所,其中大多因應國家文化教育或配合議會立法的需要而設置。
如前蘇聯列寧圖書館、東德萊比錫圖書館,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國家圖書館等是。
二次大戰結束後至今所設立者為第3代的國家圖書館約有20餘所,其中如日本的國會圖書館、羅馬尼亞國家圖書館等是,大多肩負國家書目中心及出版品交換中心的任務。
國家圖書館藏書數量不一,性質亦有差別。
就一般而論,藏書較多者為美、英、蘇3國圖書館,均在20,000,000冊以上。
就性質而論,國家圖書館可分為:(1)公共圖書館性質,如法、英、澳大利亞等。
(2)國會圖書館性質,如美、日等。
(3)大學圖書館性質,如北歐各國。
(4)科學圖書館兼屬國家圖書館,如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及農業圖書館等。
國家圖書館的任務每因各國圖書館制度與國情不同而有差異。
1973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曾討論認為國家圖書館的具體任務有以下各項:(1)蒐集、保存國家圖書文獻與珍善典籍,(2)蒐集國外研究論著,(3)提供書目資訊並編製國家書目,(4)編製聯合目錄,(5)辦理全國性借覽服務,(6)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
(7)協調全國採訪工作及全國自動化作業,(8)推展國際合作;
(9)對其他圖書館提供顧問性服務等。
國家圖書館多依各國呈繳法徵集國內出版品,亦為一法定的出版品受繳機構;
而其服務對象,由於它屬於學術性圖書館,故以研究人士為主,同時也對政府各機關、議會服務。
我國國家圖書館現在臺灣者有國立中央圖書館暨其分館。
依照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公布的組織條例規定:中央圖書館掌理圖書之蒐集、編藏、考訂、展覽,及全國圖書館事業之研究。
目前該館藏書總、分館合共16,000,000餘冊,並設有書目資訊中心傳布書目資訊,推行合作編目制度,定期編印國家書目,提供全國圖書館界及文教界參考;
此外並與110餘國建立出版品交換關係,可說是目前臺灣之一重要的學術研究資源。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