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籍會通〕】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經籍會通]4卷,明胡應麟撰。
胡應麟,浙江蘭谿人,萬曆4年(1576)舉人。
家富藏書,嗜讀書。
著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等書。
胡應麟鑑於有明一代雖鉅儒輩出,名作如山,卻少有人著力於經籍的編纂,因此撰〔經籍會通〕一書,分源流、類例、遺佚、見聞4卷,依次論述公私書目的淵源,記歷代書目的類例,著錄各家序跋以知歷代藏書及散佚,以及保留明代刻書史料,並胡氏個人對雕版源流與圖書形制的看法。
〔源流篇〕中,胡氏認為中國目錄學發軔於孔子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傳授弟子;
而圖書分類學則始於劉向、歆父子的〔七略〕。
此外,兼及歷代典籍的十厄,以闡明圖書沒有聚而不散的道理,故贊同記闕書目,藉以考知歷代書目的遺佚。
〔類例篇〕中,他主張採取經、史、子、集四部分法,並分述諸家書目的類例,以明四部分類的得體;
又鑒於典籍歸類的困難,配合實際需要,提出偽書類別立於四部之末及道、釋二藏分門另錄的主張。
而於第二級分類,胡氏也提出制書類別立、辨古今小說家與雜家的異同及神仙一類源自道家等說法。
此外,並論書目排列,應以作者時代或書籍的出現時間為次,而書目除記書名、卷數外,當有所論述。
〔遺佚篇〕中,胡氏鑒於歷代書目所載古書,或已亡佚,或成殘編斷簡,僅存空名,故辨駁誣謬,並錄後世擬六經之作,以及書名相同而作者不同的書籍。
〔見聞篇〕中,胡氏就其所見記錄明代各地書肆概況以及明代刻書、用紙的史料。
另於圖書形制的演變、歷代對篇卷的定義,前人對書籍的愛護及明代藏書家的概況等,胡氏亦提出說明或予以記錄。
總括而言,此書可視為明代的目錄學史專書;
但因胡氏在分類學與版本學似未加深入探討,所以此書提出二藏、偽書別立的意見,並不能解決中國典籍分類的困擾。
對於雕版印書的來源,也未能澈底考證,以致誤用材料而產生「唐代以前書無刻本」與「雕本當肇自隋世」的矛盾。
是書收錄於〔少室山房筆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